- 學期:107-2
- 課程:動物生理學實驗 Animal Physiology Laboratory
- 老師:李昆澤 Kun-Ze Lee
- 主題:人體心跳測量
- 系所: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一、實驗目的
透過使用PowerLab數位記錄分析主機搭配生物訊號放大電線、電極與LabChart軟體去實際測量人體肌電圖 (electromyography, EMG)與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m, ECG),並從而去了解其作用原理。
二、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PowerLab數位記錄分析主機、五芯生物訊號放大電線(五色:紅、棕、白、黑、綠)、拋棄式心電圖電極、LabChart軟體
(二)方法
1. 肌電圖
將PowerLab電源開啟,並分別和生物訊號放大電線與電腦連接,並打開LabChart軟體設定參數。首先將綠色接地線的電極貼片黏到手腕附近,並將紅/棕與黑/白兩組對線的電極貼片分別黏在受試者的二頭肌與三頭肌附近,之後再次確定所有電線有連接正確以及貼片有黏緊,最後即可開始測量肌電圖。
2. 心電圖
將PowerLab電源開啟,並分別和生物訊號放大電線與電腦連接,並打開LabChart軟體設定參數。首先將綠色接地線的電極貼片黏到右腳踝附近,並將黑/白電線的電極貼片分別黏在受試者的左/右手腕附近,之後再次確定所有電線有連接正確以及貼片有黏緊,最後即可開始測量肌電圖。
三、結果
1. 測量所有團隊成員的肌電圖。
 |
(圖三)組員1的肌電圖,第一道為第三道三頭肌肌電圖的積分圖;第二道為第四道二頭肌肌電圖的積分圖;第三道為三頭肌肌電圖;第四道為二頭肌肌電圖。(宗宗) |
 |
(圖四)組員2的肌電圖,第一道為第三道三頭肌肌電圖的積分圖;第二道為第四道二頭肌肌電圖的積分圖;第三道為三頭肌肌電圖;第四道為二頭肌肌電圖。 |
 |
(圖五)組員3的肌電圖,第一道為第三道三頭肌肌電圖的積分圖;第二道為第四道二頭肌肌電圖的積分圖;第三道為三頭肌肌電圖;第四道為二頭肌肌電圖。 |
2. 如何量化肌電圖活動?
肌電圖的波會在正負值不斷來回震盪,因此可以先將肌電圖取絕對值再積分,此時波峰越高代表肌肉放電越大,即可量化時間內放電的情形,也就是可以量化肌肉的活動情形。
3. 當你拿著不同重量的物品時,肌電圖會有什麼變化?
肌電圖波的振幅代表肌肉放電的情形,因此理論上拿越重的物品,肌肉所施加的力就越大,振幅也會越大。以(圖三)第三通道(三頭肌肌電圖)為例,所有放電的震幅大部分均落在10 mV/-10 mV,因此圖中大部分所用的力都差不多。
4. 當你舉重物時,請比較二頭肌與三頭肌的肌電圖。
從(圖三)第三道(三頭肌肌電圖)與第四道(二頭肌肌電圖)中,可以看出兩者波的震盪是有交互出現的傾向,似乎可以說明二頭肌與三頭肌的拮抗關係。但在(圖四)第三道(三頭肌肌電圖)與第四道(二頭肌肌電圖)中,又呈現出不一樣的結果,也就是二頭肌與三頭肌是共同施力完成舉物的過程。
假設這兩者的實驗沒有受其他干擾,代表雖然二頭肌與三頭肌是有拮抗關係,但在舉物的過程中,兩塊肌群仍是有出力,只是有主要施力肌群與次要施力肌群。舉物時的主要肌群是二頭肌,舉物時的主要肌群是三頭肌。
5. 測量所有團隊成員的心電圖。
 |
(圖六)組員1的心電圖(宗宗) |
 |
(圖七)組員2的心電圖 |
 |
(圖六)組員3的心電圖 |
6. 請描述心電圖波形與其意義。
 |
(圖七)心電圖。P波:心臟電流由竇房結傳到房室結的過程,並且電流會流經左右心房。PR段:心臟電流由房室結傳到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金氏纖維的過程。QRS波群:左右心室的快速去極化的過程。ST段:心室緩慢再極化的過程。T波:心室快速再極化的過程。 |
四、討論與心得
透過這次實際測量二頭肌與三頭肌的活動,除了了解如何量化肌肉活動外,還揭示出結抗關係的肌肉是如何協調與施力的,後續也驗證某些沒有做功的動作下,肌肉仍必須施力,例如:站著提重物。
五、參考文獻
- ADINSTRUMENTS (2019) 2-channel EMG. KuraCloud [Accessed by Apr 2019] http://bit.ly/2U8bSAb
- ADINSTRUMENTS (2019) ECG and heart rate. KuraCloud [Accessed by Apr 2019] http://bit.ly/2U8tuf4
- 維基百科。2019。心電圖 [Accessed by Apr 2019] http://bit.ly/2Ue4LX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