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學 - 動機&筆記

一、動機

我會想修毒理學最主要是因為未來想從事跟藥物相關的研究,尤其是跟病毒相關的疾病。除了藥物研究外,我對保健食品與保養品也有極大的興趣,一方面是我有在使用這些東西,另一方面我未來的副業也想朝這兩大項深入。

目前修過很多跟藥物相關的課程,如:生藥、中藥、天然物、生物製藥、……等等,然而其實藥物就是毒物,差別在於劑量多寡。例如:戰爭片中常出現的硝化甘油,沒想到適當的劑量也可拿來當作血管擴張劑。很有名的強心配醣體—Digoxin,在適當劑量可以強心,但劑量過高嚴重可能導致心跳停止。


雖然我會想修這門課的主因是出自於「藥物即毒物」這一概念,但其實我更期待學到的是生活常見的毒物。什麼是生活常見的毒物?往往不是那些劇毒的東西,因為大部分的人聽到看到這些毒物就會特別警覺,反而是毒性沒那強但長期累積起來就會很可怕的東西,對這類毒物的警覺性就會因此降低。例如:酒、菸、保健食品、中藥補帖、迷幻劑、食物。

對這類毒物的了解多一點,對自身也有好處。一來自身會盡可能去避免接觸與攝取含有此物之食物,二來是當商人在誇大這些物品的好處時,自身也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是否需要這類的產品?才不會當肥羊任商人宰割,最後又吃壞身體得不償失。

二、推薦

之前在跟室友推薦這門課時,我就跟他們說,我這學期修了一門毒理學,超開心的!這樣以後應該沒人敢惹我生氣,因為如果寶寶不開心,寶寶就可以下毒毒害他人。還有以後被他人下毒或是中毒時,就可以倒在地上,開始回想毒理學李老師所教過的內容。開始想這是什麼毒物?現在應該作用到哪裡?我剩下多久可以活?至少死前可以知道怎麼死的,這樣就不會死不瞑目。就如同我物理老師所說,你們可以在玩大怒神(自由落體)時,大喊v=gt, h=1/2gt2, v2=2gh,這樣你們就會背起來了。
(以上純屬開玩笑,不過瀉藥到是會考慮XD,中毒時當然是趕快送醫。)

三、筆記

前半學期,教授了海洋生物毒素、黴菌毒素、毒蕈、草藥、維生素、醇類、食物性病原體。有幾則案例與小知識很印象深刻,例如:運送毒品的毒騾,進海關時被抓到,並送醫開刀取出毒品,最後中毒而亡。不新鮮的魚品,會因微生物在魚體內將Histidine→Histamine,吃進人體中可能會發生偽過敏的症狀。某些海水浴場可能會有有毒水母出現,然而預防被水母螫,穿褲襪玩水會是個好方法。水果酒中的微生物會將果膠→甲醇,以至於私釀水果酒中含有甲醇。喝到假酒,真酒可以拿來解毒。

也了解到如果中毒了,在臨床實務上有那些工具或技術可以使用。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排除毒物與維持病患的生命跡象,然而絕大部分的毒物都沒有什麼解藥。一方面毒物學實驗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去建立有效的數據,當然也不可能拿健康的人來做實驗,因此只能拿動物做實驗,頂多累積臨床數據,去實證藥效。

另一方面就是毒物眾多,中特定毒物的機率就低,因此沒什麼龐大的市場去支持開發解藥。再加上目前的維生器材已經比以往進步很多,眾多毒物靠這些維生器材與人體的代謝,多半也可以使中毒緩解,甚至是脫離險境。因此,發展毒物解藥的急迫性似乎就降低了。

四、應用

不過隨著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毒物的偵測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前景。尤其最近台灣的食安風波一個接著一個來,例如:三聚氰胺毒奶粉、頂新黑心油、塑化劑、芬普尼毒蛋、……等等。雖然大部分的毒物以現有的技術要檢測出來應該不是難事,但是這些檢測方式與機器只有大型機構才能負擔的起,想要發展成廣用、快速、低廉的檢測儀或是快篩試劑還是有其困難。

在去年(2017),工研院研發了一款跟拳頭插不多大的檢測器——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NT 4500),此機器是利用每種化合物都有其獨特光譜之特性,去辨識出是否有毒物的殘留?與毒物殘留量(>0.5ppm)?這項檢測器相對實驗室的貴重儀器來說,便宜、快速與簡易很多,是一個值得借鏡的案例。

光學檢測是一個可以拿來好好發展的技術,目前也有很多實際且成功的應用。我覺得如果這項技術能壓低成本並應用在空氣清淨機/飲水機上,應該是個不錯的商機。

相關連結


參考文獻

  1. 賴宛靖。2017。廚房裡的農藥紅綠燈,為居家健康把關。工研院 [access 2018 Apr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