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TEDxNSYSU 迴遊吧/自造者運動/視網膜/脆樂團/逆風劇團/大學鮮師/全聯先生


2017.06.04

   


今天是我20歲的生日,剛好TEDxNSYSU也在此辦了一場講座——2017年會共生,一共邀請六位講者與一組表演嘉賓,分別為黃紋綺、楊育修、陳子見、脆樂團、成瑋盛、闕帝丰、邱彥翔。因為我是買中山學生的早鳥票,所以只花了$270,我覺得很划算。接下來就開始分別依序介紹這些講者與表演者吧!

黃紋綺。洄遊吧創辦人


黃紋綺。洄遊吧創辦人

你吃的魚怎麼來?從生活實踐海洋永續!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從小就跟海洋有著非常深厚的連結。畢業後的她毅然放棄上班族的生活,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選擇回到乎連七星潭,利用網路平台、導覽體驗、魚貨販售等不同方式,積極推廣食魚教育與友善海鮮文化。嚴肅的學術演講也許讓我們對海洋領域感到乏味,她的好點子將突破刻板印象的局面,讓你擁抱最真實的海洋世界。

洄遊吧的創立

她本身就是出生在靠海維生的地方——七星潭,因此,她後來選擇海工系也跟這有點關係。而她創立洄遊吧的理念就是因為發覺大多數人對海洋的想法就是吃,因此,她想透過吃來讓大眾更了解到海洋的重要。所以如何吃就是一門學問,也是她們必須所克服的問題。像是她說盡量吃在地魚類,少吃非在地的遠洋與進口漁類,例如:鮭魚、鱈魚…等魚類。

知識圖片化

她們也將常見的經濟魚類分門別類,依照推薦挑選程度分成三類,避免挑選(avoid)、可挑選(good)與盡量挑選(best)。也將這些經濟魚類的學名、俗名、特徵、身長、產地、照片、烹調方式與產季紛紛製作成精美的卡通圖或是印成書籤發送給大眾。

除了將知識圖片化之外,也在去年辦了第一屆的洄遊潮體驗營。透過實地的走訪與親自體驗的方式,更加深大眾對於海洋的記憶。像是體驗對環境最友善的捕魚魚法、現撈海鮮從頭到尾烹調處理……等。

當然除了致力於知識的傳播與體驗營外,她們也有販售經由她們認證許可的魚類,像是最推薦食用的魚種、最友善的捕魚魚法、當季魚種、在地魚類……等。經由他們的把關,使消費者與生產者達到雙贏的局面,也使海洋環境得到友善的對待。

洄遊吧小資料

成立於 2016年3月1日,「洄遊吧」以分享海洋及漁業知識、推廣及販售永續海鮮為主打。「洄遊吧Fish Bar」以食魚及永續海洋為核心,提供「洄遊鮮撈」、「洄遊平台」和「洄遊潮體驗」三個面向的服務。

  • 「洄遊吧Fish Bar」供應永續的海鮮產品,為你精心挑選來自太平洋新鮮的水產品,讓你吃得健康、吃對魚,同時也對永續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
  • 「洄遊吧Fish Bar」透過網路的平台,分享漁業及海洋相關的知識與文化,讓身為海島子民的你,對海不再只是鮮美的滋味,還能吃得很專業,吃出個道理!
  • 「洄遊吧Fish Bar」安排第一線的洄遊潮體驗,結合「洄遊鮮撈」和「洄遊平台」,讓你瞭解定置漁業,親自感受漁人的生活,享用大海無私的奉獻,從漁業文化到食魚教育,完整的呈現人與大海該有的緊密關聯,牽起一個你與海洋的專屬情感!

藉由這三個新式食用野生漁獲的服務,「洄遊吧Fish Bar」試著連結消費者、漁業人員和學術單位等三方的交流與反饋,讓海洋資源的利用及海洋環境,達到相互平衡並永續發展。2016年「洄遊吧Fish Bar」以花蓮七星潭為基地,從世界第一大洋啟航,歡迎和我們一起洄遊,航向人與海洋永續的未來!

楊育修。Mzone 大港自造特區執行長



自造,創造新時代的革命

他於美國舊金山外派期間,被當地自造氛圍所感染,回台後積極推廣自造者運動。成功運用群眾募資平台募集資金,於台北建造全台最具規模的自造空間。其後更進一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帶領其經營團隊南進高雄,僅花三年時間,成功主導了兩個台灣最大的自造者空間創建,準備迎接台灣自造世代的來臨。就在自造風潮席捲全球之際,他的好點子將讓人人都能成為自造者。

自造者運動

當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下,人們逐漸忘記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熱情,甚至遇到必需跨領域的事情就會感到不知所云無從下手,甚至斷然放棄。此時有一群人想要找回以往的熱情,也就是當那個工業並不發達的時代下,每個人都樂於親自動手完成一件物品的時代下。找回不再是以製造為目標的製造,而是以自造為熱情的自造。當目標轉為熱情時,自造將不會是一件天大的難事,反而會熱在其中,感到很有成就感。以此精神用於它處,必定樂在其中。

楊育修在台致力推廣自造者運動,也舉了兩個結合群眾募資平台的自造者運動而成功的案例。
  • 案例一:水母水族缸。因為一位人士,突如其然想找一個水族缸中有小水母的生態缸。發現沒有一個地方有在賣,因此,就動手做了一缸。擺在桌前,當紓壓小品來觀賞。之後同事們紛紛向他買。最後他將此點子放在群眾募資平台上,最後募得數百筆的訂單。
  • 案例二:智慧型藍芽錶。他們團隊想到這個點子,立即放在群眾募資平台上。以一百萬美金為目標,沒想到三天內就達標了,最後募得一千萬美金,也找了其他代工廠,幫他們吞下如此龐大的訂單。
楊育修也帶來數個彈珠台,而這些彈珠台是出自於一位大一大學生之手。雖然我覺得雖然這種自造的行為是一件非常沒有效率的事情,但同時也培養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腦創造的能力,並且得到一個由你自己所自造的物品,我想會有極大的成就感吧!

Mzone 大港自造特區小資料

成立時間於 2016年6月9日,想要成為微型創業家的支持者、賦予傳統事物新的生命的使者、探索新舊事物,並在此重新組合的空間平台、建立有機發展的Maker Ecosystem。

位於高雄最具文創氣息的駁二藝文特區八號倉庫,由台灣知名自造運動推手楊育修所帶領的經營團隊,以深耕在地Maker社群出發,放眼國際,用各式有趣課程、講座、跨域合作展演活動與微型Maker co-working space等方式,把自造者精神、人、機具設備、作品及歡樂,融聚成一股新文化生活態度,活絡在這500多坪的舊倉庫空間裡。無論你是不是Maker,一起來動手Make Fun ! Make it Happen!! 一起將這裡成為南台灣最有發展性的自造者空間與跨界發展的Maker Hub !

陳子見。眼球中央電視台主播(視網膜)


一場不走上街頭的社會運動

2015年,視網膜偶然在臉書創立網路電視台,以字正腔圓的主播槍,播報著一則與台灣政治、兩岸關係相關的新聞。有別於一般新聞的報導,觀眾必須自己動腦去解讀內容,拆解影片訊息背後的涵義。搞笑、諷刺加上刻意的國家認同錯亂,成功打破台灣年輕世代對政治固有成見及思想框架,以新思維和新視野談論政治與公民議題。他的好點子將帶你以另外一種方關切政治,共同掀起一場不上街頭的社會運動。

統整對話

陳子見提到當時在中國泉州當任營隊的對輔,他們為了建立快速的聯繫管道成立了Wechat群組。但並非所有人都有國際漫遊,因此,部分的人只有回到飯店時,才能以飯店的Wifi看對話群組。但是一打開就有幾百個訊息,時在是懶得看,於是就有人問有沒有人願意總結一下對話紀錄?

於是陳子見就願意接下此工作,從小就很喜歡學主播腔播報新聞的他,就用很字正腔圓的口氣錄音。並且在當時,每到晚上七點的時候,大陸的電視就會有新聞聯播這種玩意,就是在七點這個時段,不管你轉到第幾台,都是同樣的新聞播報畫面。而當時的陳子見覺得新聞聯播這玩意真是有趣,有趣的點在於為什麼節目裡總是三不五時就讚揚一下自己的領導人?在台灣根本不太可能,所以他邊看邊笑。當然喜歡模仿主播的他,就模仿起新聞聯播的主播。就說:各位好,這裡眼球中央電視台,我是主播視網膜。

所以最後想說對輔們已經很累了,所以在總結對話訊息時,就以比較歡樂的方式呈現。於是就利用播報的口音,來順便娛樂大家一下。

視網膜的由來

為什麼是視網膜?就要從那次的營隊中說起,當時他去參加這場營隊時,剛好視網膜破裂,因此,跟隊友們說我視網膜破裂,所以要好好善待我。其中一位隊友就幫他取視網膜為綽號,因為傳統上取名就是缺什麼取什麼,缺土取土,這名字就是要他好好愛護視網膜。從此陳子見就視網膜get。

眼球中央電視台的由來

至於為什麼是眼球中央電視台?就因為他叫視網膜,且眼球中央電視台比較好念,就這樣定下來了。其實當時他的腦海中有閃過眼睛、目睭…等字眼,但眼球比較順口。而外傳說要以眼球看透世界什麼好棒棒的理由,其實都是假的,根本沒這回事。

荒謬極大化

陳子見說道,一開始最受歡迎的影片應該是陸客不來了奧運這兩集。會想拍陸客不來的原因是因為,他發現當時很多媒體的報導都會牽扯到陸客不來了,連毫無相關的事情也可以吵到陸客不來了。因此,當時他在想,現在主流媒體連這種這麼蝦的新聞都可以報導了,那麼我們也來跟他們比蝦。於是乎就有「三十年沒女朋友,因為陸客不來了」這種報導。

而奧運這一集,則是因為想要凸顯現在中華民國憲法或主張的荒謬,所以我們把荒謬極大化,觀眾都覺得很好笑,但這麼好笑的事情卻是事實,不是我們捏造的,放大後反而更凸顯它的荒謬。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中華民國憲法》固有疆域是有包含現在的香港、中國大陸與蒙古。

不過這種以中華民國為主的世界觀,仍然可以在現實中所見,例如:有些人仍認為中華民國遷台只是暫時的,往後必定能反攻大陸的這種思維。但事實上現在中國大陸的領土就是中共的,想要反攻回去的可能性極低。而眼球央視就是將此思維極大化,當此思維極大化後,各種荒謬就顯而易出了。

未來走向

陳子見也有提到未來眼球央視的走向應該會朝著警察這一方面走,因為他覺得現在台灣警察的法治觀念仍需改進,因此,他想朝著這方面走。他也說到他想將眼球央視朝著公益這方面走,不過目前還沒有什麼想法可以付諸於此理念。

討厭香菜

主持人問陳子見,你很討厭香菜嗎?看到很多網民都說你很討厭香菜。陳子見回答,我的確很討厭香菜,討厭香菜到就算一點點香菜在食物中也不行,就算只有一小段香菜梗也不行。你不覺得只要一吃到香菜,一整天都是香菜的那個味道嗎?非常噁心。雖然這麼說,要散會前,我看到陳子見的桌上有一盆香菜,最後他好像拿走了?應該是粉絲故意惡搞他吧!


視網膜簽名

1000+年

散場的前一刻,我找了視網膜拍照並要簽名。細心的人一看,應該不難看到他在日期那一欄簽上1000+。他當時回應說,為什麼我要寫1000+呢?因為他說依照中國歷史,起碼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所以就用1000+來代表西元。

雖然事後我並沒有再繼續追問,但我對於此動作的解讀是他仍然繼續以中華民國的世界觀來極大化荒謬。為什麼?因為他刻意不用西元紀年,可能就是認為西方的紀年方式是不正統的。至於為什麼不用民國來記年?那是因為民國106年不能夠彰顯中華民國的世界觀,甚至說是無法彰顯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吧!

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我私下也聽到有人問陳子見,你當時在創立眼球中央電視台的時候,難到不怕很多人反彈,甚至是暴怒之類的嗎?陳子見回答到,的確當時一開始有想過這個問題。他最後覺得能看得懂他們影片的人自然能看得懂,而看不懂的人還是看不懂。也就是說不管任何事物,都會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因此他認為這個擔憂是多餘的,因為這不會是創立眼球央是最主要的障礙。

眼球中央電視台小資料

眼球中央電視台是臺灣一家網上媒體,成立於2015年8月5日,其以反諷的形式自稱「中華民國官媒」,模仿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報導形式製作如同新聞報導的惡搞影片及串流直播,報導內容以惡搞海峽兩岸政治、公共議題與反諷保守主義為主。

致力為全球社會帶來溫暖、快樂與力量。本台為中華民國國家電視台,為政府喉舌。面深化島內思想改革、全面落實只說政府好話、全面檢討反政府言論、全面奉承領導人馬、全面樂觀看待國家危難。用眼一分鐘,看透世間60秒。

在這樣動盪的時代,您需要一個關懷您日常、照顧您身心健康、帶領你洞悉世事的好夥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眼球中央電視台秉持友愛人間萬物的理念,以假象諷刺時事,希望透過無無厘頭的方式引起觀眾反思,為全球社會帶來溫暖、快樂與力量。今後,眼球中央電視臺,將是您是出門旅遊、居家生活的最佳選擇,必備良藥。

成瑋盛。逆風劇團創辦人



曾被放棄,也能在逆風中找到青春的價值

他的青春充滿叛逆元素,曾菸酒不離身,又曾因街頭打架鬧事而進入少年輔導組。面對人生十字路口的迷惘與困惑,他陸續與擁有類似生命背景的年輕人對話互動,並在高三那年成立劇團,選擇在逆風中高飛。劇團集結中輟、高關懷少年以及青少年中心的年輕人,讓正被社會邊緣化的他們,也擁有被拉一把過新生活的機會。他將以生命影響生命,用好點子撕掉公眾對高關懷少年的標籤。

高關懷少年與青少年代表

成瑋盛是一名被貼上高關懷少年標籤的少年,國二那年被帶進青少年輔導組進行輔導,從此被列為高關懷高風險少年。但高三那年,他也是第一屆台北市青少年代表。

透過戲劇找到人生

高中加入戲劇社那年讓我的生命從此改變,我參加了由青藝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所舉辦的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從接觸戲劇讓我開始找到了方向以及完成一件在我人生當中第一次值得我去努力的事情。

花費了半年時間站上屬於我們的夢想舞台,那樣的感動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在升高三那年暑假我也我決定休學一年加入由青藝盟盟主-浩瑋所發起的風箏計畫帶,著安置機構的少年環島三個月走訪全台灣各地的高關懷班、感化院、公私立的照護機構,透過這樣的方式用這些特殊的生命影響著更多的人。

逆風劇團成立

希望可以帶著這些不一樣的年輕人透過表演藝術的方式重新找到自我的方向以及面對生命的價值,在將來如果有能力以後也可以成為拉起別人手的那個角色,由於這一路以來經歷讓我更堅定的想要做。希望可以在台北成立一個青少年劇團,帶著那些曾經和我一樣的年輕人一起從戲劇當中蛻變和成長。因此,他就成立了現在的逆風劇團。

其實他會想要成立逆風劇團除了想要拉與他自己生命背景類似的青少年們,他也發現青少年中心或是感化院出來的青少年,沒隔多少時間又會被抓回去。因為他們還是無法適應現在社會的體制,所以他認為成立一個劇團可以彌補青少年無法適應社會體制的問題。因為在劇團當中,會有與他背景相同的年輕人指引他們生命的道路。

優人神鼓

看到逆風劇團,我會聯想到優人神鼓,因為曾經優人神鼓也有跟監獄合作過。走進監獄裡,教受刑犯打鼓,最後真的有受刑犯因此得到人生中的方向,選擇加入優人的行列。當然優人神鼓與逆風劇團的定位還是不太一樣,因為優人神鼓的團隊大部分都不是受刑人,而逆風劇團的成員只招收高關懷青少年。

逆風劇團小資料

成立於 2015年11月7日,一群生命都不完美的年輕人,曾被這個社會貼上難以抹去的標籤,沒有人抱著期待也沒有人賦予過希望,因為一個構想「希望用戲劇的方式帶著中輟、高關懷少年們站上舞台演出自己的故事。

「年少無知,叛逆輕狂」這八個字大概可以形容他們的過去,一群生命都不完美的年輕人,曾被這個社會貼上難以抹去的標籤,沒有人抱著期待也沒有人賦予過希望,因為一個構想「希望用戲劇的方式帶著中輟、高關懷少年們站上舞台演出自己的故事。」三個曾經也有過相同生命經驗的年輕人,瑋盛、韋志、奕醇、決定創立逆風劇團,開始走訪雙北市的青少年中心、機構、學園舉辦生命經驗分享的講座並招募團員,希望可以帶著這些高關懷少年組成劇團,在這段過程中從零開始的接觸藝術及戲劇,從中獲得成長蛻變的可能。

「就算曾被放棄,也能在逆風中找到青春的價值!」未來我們也將繼續前進,希望能用戲劇的方式繼續陪伴著逆風中的青少年們。一路以來,戲劇這條路沒有遺憾也不曾後悔,渴望未來能繼續透過戲劇的力量。漸漸的將理念付諸實踐,給予這個社會、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更多正向的影響和改變。

闕帝丰。半生不熟的大學鮮師




一堂我修了三十年的必修課

現任逢甲大學外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的闕帝丰,曾在國內外學習英文,不緊喜歡這個語言,文學世界的文字力量更讓他流連忘返,打從心底愛上英文。隨著越來越多同學在學習英文的路上遇到瓶頸,「我討厭英文」的想法便漸漸在他們心中冒起。成為眾人之師後,他積極啟蒙同學,讓他們能接觸語言的文化內涵,跨越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他的好點子將讓你重拾學習英文的動力,使英文與美個人的人生目標有所連結。

從英語到英文

闕帝丰一開始就講到在學習英文的歷程當中,我們應該從學習英語進階到學習英文。英語與英文差在哪邊呢?基本英語就是將英文視為一種溝通用的工具,只要詞彙、片語、文法都正確且弄懂,那你大致上就學會英語了。

而英文除了上述元素外,最重要的是多了文化元素,什麼意思呢?闕帝丰舉例他在英國留學的時期,以他本身是外文系出身,到英國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語言上的問題。不是詞彙、片語、文法的問題,他都看得懂每一個單詞,但是將數個單詞拼湊再一起時,就不懂它的意思。因為你不清楚當地的文化,所以就算英語能力很好的人有不見得懂。像是很多的諺語、俗語或流行語言,這些都是跟當地文化息息相關的用語。

為英文而哭

闕帝丰也分享了他在英國曼斯特大學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時,一開始跟自己的學術教授面試討論時,學術教授跟他說,闕帝丰啊~你是讀你英美文學的,跟別人用英文溝通也很好,但……。(後面一段它又英文說)簡單來說,他的學術教授想表達的就是他在文學這方面還有待加強的意思。之後他就很沮喪,在宿舍中大哭一場,跑去找他的輔導教授,最後他的心境有好很多了。

邱彥翔。全聯先生。演員及汽車專欄作家


為台灣老車注入不老靈魂

邱彥翔演出的一系列廣告,相信每個台灣人都一定看過,其實台下的他最初在汽車行銷部門工作,也因此與汽機車節上不解之緣,每個人對老車的定義不盡相同,對於汽機車愛好者,人與車子之間總是有著一段獨特的故事,隱含著無法以金錢衡量的文化價值。但現今社會步調未能與時俱進,讓老車的生存空間充滿著困難與挑戰。他的好點江徹底改變我們對老車的看法,為台灣老車重新注入新動力。

汽車工業之美

基本上他整場演講下來,一半是談他擁有的老車,另一半是在談老車在台灣的可能性。邱彥翔表示他認為老車當初的設計就是為了耐用、堅固、安全,所以現行的很多老車,如果車主保養有佳的話,三四十年的老車都還可以跑。這些老車紀錄了汽車業最輝煌的一刻,每一台老車都是汽車工業的活歷史,他們也展現了汽車工業之美。

邱彥翔  全聯先生  簽名

老車在台灣

後半段則是在分享老車在台灣的可能性,因現行環保法規規定訂超過二十年的老車不能隨便上路,必須通過一連串的檢測,才能掛牌上路,而檢測標準與普通車一樣嚴格。邱彥翔就說這樣的標準對於老車而言很不公平,因為製造出來的年代與現在這個年代對於環境法規有不同的標準,怎麼能用現在的環境法規來檢視二三時年前製造的車款?他也提到在英國對於老車的檢定不像台灣這麼嚴格,甚至對於骨董老車更是寬鬆,只要排煙管不要排出黑煙、噴火、爆炸……等,骨董老爺車就可以上路。對此英國的態度是說管制老車的效益不大,因為在路上能看到的老車是能有多少?

日本311

最後他也提到日本311時,台灣官方或是民間組織皆紛紛第一時間出錢出力賑災。日本的老車嘉年華的主辦團隊覺得台灣對日本有恩,因此想來個台日巡迴老車嘉年華,對此表示感謝之意。

總結

這六位講者,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視網膜,我會想參加這場講座就是為了見視網膜一面,並且想聽聽看他到底是如何毅然決然萌生創立眼球中央電視台的?因為我本身就是眼球央視的忠實粉絲,幾乎從他們創立開始到現在,我都有準時追蹤他們的動態與觀看他們的影片。不過我希望他們不僅能在拍影片這方面很厲害,也希望他們能夠盡量走出攝影棚,與大眾對話。使更多人能更正視台灣的政治,喚醒年輕人或是台灣的人民對於政治的關注。因為一昧的反諷政治,最後終究只能成為茶餘飯後的笑料,而不是發人省思的故事。在反諷耶於之際外,最終還是要回歸問題的本質,好好地正視這個長久以來被台灣人民所冷漠的政治。

第二位有興趣的是成瑋盛——逆風劇團的故事,因為我身邊也不乏認識一些被社會標上高關懷青少年的人,甚至是被教育給遺棄的壞學生。對於我實際與他們相處過後,覺得他們大部分的時候都與正常人沒什麼兩樣,沒有很難相處或是隨便就想傷害人的意願。我覺得他們只是選擇表現自我的方式不被這個社會所接納所認同而已。但是這個社會卻忽視每個人的獨特性,用著相同的標準去檢視每個人的生命,這樣是不公平且霸道甚至是暴力的行為。不應該是壓抑他們個人的特質,而是讓他們保有原本的特質並試圖教導他們用社會上所認可的方式去表達自我。而成瑋盛他就利用戲劇的方式,演出自己真實的人生,表現自己最赤裸的一面。

第三位有興趣的就是闕帝丰,因為我本身就是他口中對於英文感到厭倦甚至是討厭的學生。我會討厭英文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要背一堆單詞與片語,且更重要的是小時候學英文就有不好的遭遇,更是討厭英文這項學科。小時候的我也覺得學英文是要給出國的人用的,所以對於我這種人應該是用不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徹底放棄與討厭英文。而今天闕帝丰提出學習英文的方式,就是從英語到英文。當然我不反對這個想法,也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不過我對英文的恐懼其實並不單單只是對背誦感到厭倦。而是在更加複雜的心理層面,感覺一看到英文,就不由自主感到討厭,或許就是埋在心中的結還尚未被打開吧!

第四位是黃紋綺,對於黃紋綺的內容我不太感興趣,原因是因為我本身就有聽過很多場關於海洋環保的講座,對於海洋環保的重要性我是有認知的。因此我對於她準備的內容比較感到興致缺缺,比較適合給缺乏海洋環保意識的人聽。不過她所提倡的食魚教育倒是挺耳目一新的,這個想法很不錯。因為總不能為了保育海洋,就禁止大眾東禁一個西禁一個吧!甚至隱隱約約帶出吃魚或捕魚是一件很傷害海洋環境的一件事情,當然在某些形式的食用或捕撈是真的會傷害海洋環境。但我想表示的是在提倡海洋環境的重要性之餘,也應該教導大眾要如何食用、選用海鮮是對海洋環境是相對友善的,也就是食魚文化這一個概念。

最後兩位我完全不感興趣的講者是楊育修與邱彥翔,首先楊育修的部分是因為一開始他所提出來的概念是我完全不解的新觀念,甚至一開始覺得這個想法好沒有效率,這不是應該是工業革命前的舊思想嗎?不過在他演講完後,也認知到自造者運動的中心思想。現今的自造者運動與舊時代的自造者,我認為不同點是在於後者是應用在興趣方面,因此對於從中能學到的能力就相對來說是非常值得的。至於邱彥翔的部分是真的很吃口味,我本身對車沒有太大的想法,所以就整場下來從頭到尾是處於興致缺缺的狀態。


跟講者的獨照



參考資料

  1. TEDx NSYSU - 中山
  2. 洄遊吧 Fish Bar
  3. Mzone 大港自造特區
  4. 眼球中央電視台FB
  5. 眼球中央電視台YouTube
  6. 逆風劇團
  7. 成瑋盛青。2015。青春覺醒-逆風劇團 。少年發聲網 [2017.06.0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