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如題,我打算研究所先休學找工作,等未來有學碩士的需求再回來學校進修。以下會記錄我心境的轉變,與我為什麼要休學的理由?以及在談休學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有如果是我,我未來的規劃又是什麼?最後還有對於人生選擇的反思,所以我主要用四個部份來談論研究所休學這件事情——過去、現在、未來與反思。
一、過去
起初我花時間準備考研究所,代表我有我的目的與動機,當然也有人可能是沒有動機的就誤入歧途了XD,或是說這個動機的動力其實不大?不過我算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當然如果這個目標改變或消失,那麼我讀研究所對我而言可能就變得沒那麼重要。對於我來說,當初我想考研究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走研究職。至於為什麼我想走研究職?最主要就是我想透過我的專業去緩解HIV疾病汙名化的部分,而我認為或許開發新的治療法或是走在病毒學研究的尖端,我就能為此試圖改變什麼?因此,我就去考研究所了~
二、現在
(一)轉變
1. 走入人群
近月在思考,用研究的方式去切入這個問題,適合我嗎?我發現研究是一個相對孤單的一件事情,通常必須要有熱忱才比較能在研究中走得長遠。但我在想,我似乎還是想跟人群接觸,所以我有考慮教育這件事情。而目前我未來比較想做的是,書寫與演說。2. 開放的生活
還有我最近覺得,研究的生活或許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並且在這過程中,發覺我當初的想法越來越不可行,所以我想先換個跑道。實驗室的文化比較侷限與嚴謹,規定也比較多,我覺得我不是不能適應不同的人,而是似乎無法適應實驗室的文化。3. 目標的轉移
但真正我休學最大的原因是,我漸漸對我的目標產生懷疑,甚至有些迷失動力。我的迷失可能來自於對研究文化的失望,對我自己規劃的道路感到質疑,對我自己生活的反省。然而我可能無法長時間接受做一個我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我知道這聽起來可能很任性,但最終我只想追求一件事情,那就是「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二)人生觀
至少我認為好的人生,是要自己所創造與決定的,是一種你每天會期待明天的到來,縱使會很累很辛苦。至少我的大學生活是這樣過的,真的很累,但也真的很期待活著。或許在他人眼中,我的決定是草率的,是天真的,是易變的。我經常被這樣說過,但有時我在想,這就是我,我很能接受這樣的我。在我的人生觀中,我不格外追求外界的功名利祿,就算不平凡的平庸我也甘願。我知道我只要撐過碩士生涯,或許我就會有比較好的加分籌碼。但我覺得我的籌碼夠了,從小到大已經浪費夠多時間,在為了增加籌碼而努力。至少我認為我大學前的生活都是空白的,根本不知道我在幹嘛,只知道明天又要上課了,好煩,我對那時的我感到遺憾。
縱使那樣的教育訓練,使得我有好的學歷,好的結果,但我對當時我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就好像白活一樣。總而言之,我重視人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死?什麼又是活著?我一切所有行動的最根本核心就是,人生。
(三)母親
我媽的反應很有趣,我原本以為她會舉雙手贊成,趕快叫我休學呢~但殊不知她居然反對了!原因是因為我媽從我大一要讀生科系時,就一直反對到現在。有時還會嘲諷一下我,說你知道「一日生科,終生科科」嗎?你看看其他人,哪有人像你一樣忙?甚至直接說:「我是非常反對你讀什麼生科系啦!」,但有趣的是她卻叫我一直讀後西醫與後中醫呢~我媽是比較期待我能外文系、法律系、醫學系、中醫系,簡單來說就是師字輩的工作,薪水不錯且穩定,如:老師、律師、醫師。但很可惜前兩項我不擅長,後兩者的生活品質我認為可能不是我要的。
(四)師長
老師其實給予我蠻多對於未來的想像,也很支持我繼續往我之前的方向邁進,也就是邁向優秀學者之路。其實老師的建議很好,如果能當上病毒學的佼佼者,事後要來投入教育其實是非常遊刃有餘的,因為你已經建立起名聲與權威。以及如果未來沒有要走學者路線,而是要從事教育職或找其他工作,有碩士學歷也比較有優勢,並且你現在的碰撞期是碩士生涯中很常見的,只要能挺過去,不少人也是從沒有興趣中,慢慢在實驗的結果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並有可能喜歡上自己的研究,繼續攻讀博士也不一定。
還有碩士的生活,就如同你現在經驗到的,看論文、做實驗、整理數據,每個人都是這樣經歷過來的,所以這也是碩士生不能避免的生活型態。你之前在大學時期就體驗過研究生活,那你怎麼還不太適應?我的回應是,大學時期的體驗與研究生真實的生活,兩者還是存在著落差。
三、未來
所以我未來要做什麼?我在想或許我可以從教育的方式去切入我想解決的問題,並且我認為教育或許是適合我的,因此,我放棄研究路線,改為教育路線。而依照我目前的狀態,是無法馬上進入正規的教育體制內教學,因為我已經錯過修教育學程的時機,不過後續應該還是有辦法?但目前我的打算是從補教業的輔導老師開始做起,未來可能走講師路線,而我認為如果要走補教業,研究所或許就沒那麼必要,反而重要的是教學經驗,當然這只是我的想像,至於後續要不要補碩士學歷,就到有需要時再來補也可以?
四、反思
有人可能會認為,像我這麼能夠讀書的人,放棄讀書或研究很浪費我的才能,但是我認為人本來就沒有所謂應該要做什麼?也沒有所謂的天職或天命這些宿命,唯一有的就是你想要做什麼而已。因此,這樣的思維,背後隱藏著一種宿命的因果論,或是一種效率主義的想法,但我只能說,如果人生都是一昧按照效率來執行,或是你誤以為宿命就是你該執行的人生模式,那麼人生就只會走向同一的死亡。人話的意思就是,人生會過得四平八穩,沒有過多的轉捩點。人很難活在一個完全虛無的生活,一個完全沒有因果的世界,也就是說無法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方向的過日子,而人只要能夠抓到一個方向、目標或是物品,就會死抓著它不放,甚至誤以為這就是它命中注定的什麼。連我也不例外,我也這樣,要說放下真的很掙扎,畢竟這個目標我也花了不少心血去邁進,現在放棄似乎太可惜了?
但事實是這樣嗎?真以為以前所學,如不按自己的規劃走,這些事物就真的會憑空消失?或是無用武之地嗎?甚至學這些東西的意義就消失嗎?至少我認為不是,會這麼認為,是因為背後早已預設了一個美好的因果論,而如果去破壞這樣的因果鎖鏈,所有的意義就會隨著這條因果隨之瓦解,瞬間會遁入一種真空的虛無。
而對於我來說,我是積極的虛無主義者,面對這樣的虛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對於我來說,因果被斬斷,那我就自己去創造因果,自己去重塑人生的意義。自己的所學到底有沒有用處?不是他人說的算,而是自己去決定。甚至對於我來,別人給予的完美因果,如果我不認同,這樣的因果之於我也是某種意義上真正的虛無。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想得太簡單,人根本不可能逃離因果,根本無法接受虛無。如果想要在社會生存,就必須遵守社會的遊戲規則,人的價值就是要建立在外物之上,就是要建立在主流的想法上,就是要建立在最完美的因果之上,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人生是最穩定的。面對這樣的質疑,我只能問如果有這麼一天,當外在事物已經變得不再如此可靠時,你該怎麼辦?繼續找更可靠的東西附著著嗎?這樣不累嗎?原來成功人士的人生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簡單。
跟你一樣在為科科之路煩惱,不過我已經在當研究助理了,才發現自己所學不足,也很期待科科們除了當研究員之外是否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回覆刪除休學半年後,我一樣對人生充滿困惑,我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如果是好,可能代表我還在思考人生;如果是壞,可能代表我就爛XD。
刪除可以說的是,現在我的規劃,和半年前我的規劃,已經不一樣了。半年前的我規劃要朝教育界發展,而我很幸運的在教育領域上,初期也獲得不錯的成果;然而三個月前,因為一些事情,我毅然決然放棄往教育的路,改而走向電腦科學的路。
---
關於我在教育領域的事情,我在我的另一個子部落格「宗宗學 Tsungology」,有紀錄我這段日子的過程。以下文章連結是,我準備教育所的總整理。
教育所準備過程分享與分析|中山、台師大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html
---
至於為什麼改走電腦科學?以及未來我對電腦科學的期許又是什麼?生物科學、哲學、教育學、電腦科學之間,在我未來的人生中,會有什麼樣的火花呢?就等未來有成果時再說吧~
目前初步的想法是「生物資訊學」,我目前也還在拼命補足電腦科學的知識。
---
純生物知識的工作,多以研究為主。如果要打破研究的窘境,那麼就只有學習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或許才有其他職涯的可能。至少我目前打算導入電腦科學,讓我在職涯上的選擇,能更多元。
放在2024年九月來看,我想說,你很棒。至少你付出行動與責任去改變自己和嘗試去做些改變,而且,透過自然與科技的訓練與知識,反思社會實態與自身經驗,這很難得。不過末文的“成功”兩字,我可能會比較好奇,怎麼才是成功的人吧。對我來說,能善待自己、他人,關懷社會,這就很成功了。
刪除認真思索終究柳暗花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