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內科學導論1:不斷揭你痛處的學科

  • 學期:107-2
  • 課程:內科學導論 Introduction of Internal Medicine
  • 老師:李啟偉 Chi-Wei Lee
  • 心得:不斷揭你痛處的學科
  • 系所:國立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碩士班

上半學期教了腹痛、發燒、神經症狀、咳嗽/呼吸困難、咳血/吐血、睡眠障礙、老化。上到現在,真心覺得內科學是一門很實用的知識,因為這七個主題,唯獨咳血/吐血沒經歷過外,其餘都非常有經驗。

一、經驗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是真的,國中小我每過幾個月,就會得一次急性腸胃炎,過程中也會將醫師的一些簡單診斷技巧學起來。像是現在腹痛,我就會習慣去壓九宮格,看看是大腸在痛,還是胃在痛。然後多看幾次醫生,自己也會漸漸去注意一些細節,例如:感冒時,就會刻意看痰與鼻水的顏色與黏稠度。

還有習慣的養成也是很重要,以前當兵長官都會叫我們注意自己的尿液與糞便顏色,因為操課過程中容易有脫水的症狀,然而有時還會把疲累與症狀搞混,所以看身體的反應反而更準,然而現在想到也會檢查一下自己的排泄物。

講一個很巧的事情,在上咳血/吐血這個章節時,我有一個朋友就跟我說:「今天做實驗做到一半吐血,我的指導教授還以為我快死了。」之後他就去醫院檢查,然而隔週就教到咳血/吐血,我還把我筆記給他看,並叫他多保重。而我也問了他,你是吐血還是咳血?他說是鮮紅色的,所以這真的是吐血的症狀。

二、主題

七個主題當中,最印象深刻的應該是「神經症狀」,因為我算是有「姿勢型低血壓」的症狀,也就是久蹲時,再站起來時,頭會感到短暫暈眩。以前小時候都會覺得這是貧血,後來我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不是貧血,而這次課程又再度提醒我這不是貧血。還有講到「壓力感受器」受壓迫時,我就會連結到之前上解剖學時,解剖老師也有講到按壓頸動脈竇時,人體的血壓會下降,所以如果你想徒手下降血壓時,壓壓脖子的頸動脈竇,就會下降了,但不要隨便亂試。

最受益無窮的主題莫過於「睡眠障礙」,之前講到如果要身體健康的秘訣,就是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不喝含糖飲料與不抽菸喝酒。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小case,因為我本來就有這些習慣,但是叫我早睡早起,真的實在是戳到痛處。聽這門課時,實在越聽越慚愧,因為自己本身也知道應該是要多睡一點,應該是要早點睡,但有時候就是會想耍廢,但又有不少事情纏身。以前也不知道下了多少決心說要早睡,現在抬頭往上看都可以看到「要早睡」的紙條,睡眠實在是我的痛處。

不過我還是很善待我的身體,只要假日一有時間能睡到飽,我就會直接睡到自然醒,然後平日在慢慢跟周公預支睡債。不過說真的,只要兩三天不睡滿6小時,之後活動的表現就真的會很痛苦,所以現在最低要求每天7小時的睡眠門檻。

三、小結

目前為止,我覺得內科學就是一個會不斷揭你痛處的學科,因為許多疾病都跟自身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每次上完課,都會覺得我應該要好好改善生活習慣,但每個人多數都是一日好寶寶。雖然我們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也知道生活習慣是很難立即改善的,但是如果能認識疾病並從而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且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這也是一種不錯的保健之道。

留言